倾听「肺腑之言」,滋润皮肤,过好金秋。立秋后,微风都夹杂丝丝凉意,划过手臂,似乎也带走一点点的水分,显得干燥,从体感上讲,8月的风温而干燥,没有了夏天微风的闷热和湿润。 皮肤,是人体最大的器官,在人体起到保护、排泄、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,属于古时「皮毛」「腠理」「玄府」等等的范畴。 《素问·宣明五气》说道:「五脏所主,心主脉,肺主皮,肝主筋,脾主肉,肾主骨。」 古人认为我们饮食的水谷精微,是通过肺运输到皮毛中去的。 食气入胃,浊气归心,淫精于脉。脉气流经,经气归于肺,肺朝百脉,输精于皮毛。 ——《灵枢·经脉别论》 同时「上焦开发,宣五谷味,熏肤、充身、泽毛,若雾露之溉」,肺脏在人体躯干最高的位置,属上焦,肺气的宣发关乎到皮肤的正常的生理功能。 而肺脏为气之本,通于秋气,喜润恶燥,秋天时候,气温转凉,空气干燥,正是燥气最盛的时候。 春气在经脉,夏气在孙络;长夏气在肌肉,秋气在皮肤,冬气在骨髓中。 ——《素问·四时刺逆从论篇》 所以肺者,燥气之本,通于秋气。秋燥最易伤及肺与皮肤,稍不注意保护肺脏、皮肤,除了容易导致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之外,也会出现皮肤干燥、脱屑、粗糙、皱纹增多、甚至皲裂出血,或一些过敏性皮炎、干燥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的发生。 皮肤的好坏与肺脏的情况密切相关。如果皮肤反复出现干燥脱屑、皱纹多、甚至皲裂出血,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肺脏的问题了。 1. 肺的津液不足 有些人一到秋天皮肤干燥得不行,总是要包包里放着一支护肤霜,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身体感受了燥邪导致肺津液不足,就像放在外面日久的苹果,水分蒸发了,没有水分了,皮怎么可能不皱呢,此时常常伴有大便偏硬、排解不畅,皮肤瘙痒等症状。 2. 肺气不宣,气机不畅 《灵枢·本脏》:「卫气者,所以温分肉、充皮肤、肥腠理、司开合者也。」 皮肤上有很多毛孔,通过毛孔开合,人体可以调节体温、出汗排泄废物。 因为肺主皮毛,所以毛孔的一开一合就像肺的一呼一吸一样,如果肺的呼吸功能失调,那么毛孔一开一合的功能也会跟着失常,我们人体的气机就会不畅,若皮肤毛孔郁闭,则皮肤容易积存垃圾,就会导致皮肤晦暗、增厚、长痘痘,若皮肤毛孔开泄太多,则容易自汗、怕风、容易受凉感冒等; 3. 肺燥致肾水不足 在五行中,我们都知道肺属金,肾属水,金是生水的。 肺脏就是肾脏这条长长河流的源头,若河流的源头雨水来源不足,如冰雪融化不足,雨水补充不足,过于干燥,则最终导致肾水不足,皮肤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干燥脱屑的问题了,这种情况往往皮肤都是肤色黧黑,肤质粗糙、干燥,出现皱纹,色斑等。 所以要想在秋天养好皮肤,单纯用一些护手霜、润肤霜是远远不够的,要想办法保护好皮肤的老大——肺脏,才是根本。 → 第一言:滋肾水 肺金为肾水之母,养肺必滋肾水。 除了饮食调养之外,可以试试叩齿吞津法,可以起到纳肺气,补肾精的效果。中医将叩齿称为「叩天钟」,是古代盛行的一种养生术。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,身健则长寿。民间有谚语形容叩齿的功效:朝暮叩齿三百六,七老八十牙不落。 ①准备 盘膝而坐,全身放松,口唇微闭,凝神闭目。 ②叩齿 空口咬牙。先把下颌骨往前移动,让上下门牙能够咬住,之后稍微用力叩击即可。然后记得再把下颌骨收回,让上下臼齿咬合住,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。 ③吞津 叩齿后,调息吐纳,用舌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、牙面搅动,用力柔和自然,先上后下,先内后外,搅动36次,当感觉有唾液产生并渐渐增多后,以舌尖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,然后分三次徐徐咽下。 → 第二言:调整呼吸气机 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 容,是从容不迫,平为平和之意。 春生夏长,秋天就该收了,春天的事我做了,夏天的事我也做了,秋天就应该从容地等待收获了。 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 我们可以适当练习呼吸气功,每天清晨阳光出来后,静坐15分钟,练习逆腹式呼吸(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,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),以养肺脏,达到腠理皮肤毛孔开合气机通畅,皮肤上的垃圾也会越来越少。
文章分类:
中医养生
|